进一步建立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推动文化与经济良性互动

文艺创造、文化传承常常与经济发展相伴而行。如果没有元明清市民社会的繁盛,我们今天很可能看不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三言二拍”等文学经典。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艺呈现新气象。经济发展使我们更有能力、更加自觉地保护和传承优秀文化。充分运用新技术,汉唐雄风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示;借助现代传播力量,诗词雅韵融入中国人时尚生活,最新智能技术被用来创作格律诗词。越来越多蕴含中国精神、彰显中国气派的文艺新作问世,以文字、声音、影像、多媒体全息等方式生动呈现并广泛传播。

以文化为资源,以创意为能量,文化产业已经发展为许多发达经济体的支柱产业。在我国,文化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生动力。尤其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魅力与价值日益凸显,文艺经典不断被重新品牌化和产权化。如《西游记》《封神演义》等经典作品,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创造性转化的空间广大,电视剧、电影、动漫、游戏等各类改编再创作层出不穷。亿万“用户”同时也是文化传承与文艺创造的主体,其作用在新的技术条件下日益凸显。有的“中国风”短视频账号粉丝量数以亿计,在国际视频网站上吸引全球注册用户逾千万。亲情孝道、田园风光、中华美食、文房四宝等通过喜闻乐见的网络短视频深入人心。

实践证明,文艺生态与产业经济之间存在长周期的协同效应。建设和维护健康繁荣的文艺生态,才会产生持久蓬勃的经济效益;通过经济效益进行反哺,又会提升文化创造的规模与质量。我们要准确把握二者辩证关系,既用好市场机制实现文化传承创新的目标,又积累持续推动文化创造创新的经济动能,形成文化与经济的良性互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将文化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随着文化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和精细化,我们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通过市场机制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充分发挥文艺生态与产业经济协同效应,提供更加丰富优质的文化产品,推动文化传承创新进入新境界。

以市场效能为“两创”注入强大动能

当前,在做好文化传承与艺术创造的公共保障基础上,我国正积极发挥文化与经济协同效应,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与能动性;不断完善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经济政策;面向国内国际市场,建立推动文化传承创新行稳致远的长效机制。具体而言,有以下几方面经验。

发挥文化经济政策优势,带动社会资本参与文化传承创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传承与艺术创造的相关事业,非营利性部分往往得到政府财政补贴扶持。而利用财政杠杆作用、税收激励机制以及文化金融工具,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参与的“乘法效应”更为显著。这种文化经济新思维给600岁的故宫带来新生机。2018年财政为故宫拨款11.2亿元,故宫通过市场化运营收益15亿元;故宫游客不断年轻化,30岁以下比例达到40%以上,网上网下故宫“用户”快速增长。公共扶持加商业运营,使保护与创新相得益彰、良性互补。近年来,我国文化经济政策不断完善。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文化经济政策目标。今后,包括文化财政、文化税收、文化用地以及文化金融等,将激励全社会共同做大文化传承创新的“蛋糕”。

盘活优秀文化资源,以市场效能为文化传承创新注入强大动能。这些年,市场机制在激活文化创造活力方面成效显著。一些优秀文化资源经过创新转化,焕发新的生命力,赢得人们青睐。《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等一批优秀国产动漫作品,通过强大市场影响力带动国漫崛起,文艺“国潮”已在青少年群体中成为时尚。《哪吒之魔童降世》在传统神话及其改编作品的故事和人物基础上,运用当代电影叙事手法与科技手段,创造性地传达成长与亲情主题,收获40多亿元票房,为传统文化题材开发打开巨大的市场想象空间。在开放竞争环境下,只有充分释放市场效能,文化传承与艺术创造的种子才能大面积落地生根,进而牢牢占据文化阵地。

在充分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过程中,锤炼文艺作品和文化产品足以影响世界的文化艺术魅力。“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样的理念对于我们的文化产品拓展国内国际市场具有重要启发意义。从文化角度来看,具有深厚民族传统特色的优秀文艺作品和文化产品在国际上更受欢迎,由“西游”题材、“三国”故事等经典改编的影视作品、动漫游戏等,是中国文化内容在国际上最有市场价值的品类之一。从产业角度来讲,在本国具有良好市场效益的产业往往在国际上也具有竞争优势,这是国际竞争优势理论通过大量案例研究得出的结论。我国在新媒体短视频方面的国际优势,本质上是国内巨大市场与边际成本优势的延伸。文化产品充分满足人民需求才能赢得更多受众,经过国内市场充分检验进而获得国际市场青睐。与此同时,我们还要积极整合国内国际技术、人才、资本等资源,提升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国际影响力,将优秀文化发扬光大。(作者为中央财经大学教授)

原创文章,作者:文文,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igyingxiao.com/archives/2020/11/76

(0)
文文文文
上一篇 2020 年 6 月 26 日 下午4:48
下一篇 2022 年 6 月 26 日 下午4:42

相关推荐

  • 戴斌 :旅游经济新格局与产业政策新导向

    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人民群众旅游需求旺盛,旅游经济进入了全面复苏新阶段。中央政治局会议对于推动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的…

    2023 年 9 月 26 日
    843
  • 门票减免,能带来多少效应?

    推出优惠政策的地区,人气恢复得更快 0元、1元、5折……暑期以来,国内多地景区掀起门票降价甚至免票的热潮。 记者梳理发现,实行门票优惠政策的不乏知名旅游地与景区。 早在6月,云南省…

    2020 年 6 月 26 日
    671
  • 新华社:古村落旅游成山西文旅产业新热门

    “大街向东有门面,油漆柜台金字匾。卖针喽,卖针喽……”在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大阳镇,阳阿李记老针店的老板李连五头戴瓜皮帽,身着藏青色长袍,走街串巷,吆喝叫卖,引得游客跟随围绕。 近年…

    2022 年 6 月 26 日
    663
  • “司导” ,一种混合型旅游新职业诞生了

    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升温,旅游服务定制化、私密化、精品化的需求越来越多,一种导游加司机的新角色应运而生。前不久,福建省厦门市的“网约司导”平台正式发布。游客能够通过平台一键预约导游讲…

    2023 年 6 月 26 日
    1.4K
  • 沉浸式文旅发展的方向和未来

    沉浸式虚拟游乐离不开VR/AR等光影手段的渲染与烘托,凸显了一种市场新消费形态,契合了Z时代需求,只是一种娱乐形式,充其量是一种主题性游乐,却绝然没有市井烟火的气息与氛围,有时未必…

    2023 年 10 月 26 日
    781
  • “文旅+康养”,一篇了解康养文旅结构!

        PART 1  康养概念 《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标准》将康养旅游定义为:指通过养颜健体、营养膳食、修心养性、关爱环境等各种手段,使人在身体、心智和精神上都达到自然和谐的优良…

    2024 年 1 月 26 日
    1.8K
  • 故宫的文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满足日常需求的同时,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上的追求,许多文化创意产品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文创”是近年来的热词,我国各地的博物馆也不断加强自身文创产品的创…

    2023 年 6 月 26 日
    954
  • 政策技术双驱动 文旅产业迎黄金时代

    2019年,我国文旅产业总量规模稳步增长,产业结构逐步优化。“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在12月24日文化和旅游部召开的2019年第四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文…

    2020 年 6 月 26 日
    798
  • 暑期研学火热,如何抓机遇求发展?

    暑期研学火爆,除了国内旅游,这个假期到欧美、澳大利亚、东南亚乃至到非洲研学的项目,在市场上层出不穷,报名火爆。现在,研学赛道已经全力出击,各地的研学活动层出不穷,看着穿着校服的孩子…

    2023 年 8 月 26 日
    802
  • 文化圆桌丨文旅市场快速复苏,如何补齐用人缺口

    编者按:有关部门发布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2019年至2022年,全国旅行社从业人员由约41.6万人减少至24.3万人,签订劳动合同的导游由超12万人降至约8.2万人……用工缺口已…

    2023 年 8 月 26 日
    722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